筑梦蓝天一甲子——记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杨凤田院士
83岁的杨凤田院士仍然工作在航空事业一线岁的杨凤田院士获得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表彰他为辽宁科技创新发展作出的贡献。
杨凤田,我国著名航空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1年6月生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196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军事工程学院。曾任歼-8多个型号飞机总设计师、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现任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校长、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是我国电动、氢能新能源飞机研发的先行者。
走进沈阳航空航天大开云真人学,正门不远处的升旗广场上,停放着一架歼-8Ⅱ飞机,这架飞机正是当年杨凤田参与研制的首批飞机。
杨凤田是土生土长的辽宁人。1941年6月,他出生在锦州市义县稍户营子镇铁河嘴子屯。
“我的工作阶段,概括来说,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参加和主持了歼-8系列飞机的研制;第二件事是当了一回高校校长;第三件事是创建了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主持了我国通用航空新能源电动飞机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杨凤田说,自己出生在旧社会,亲身经历了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对他来说,爱党、爱国是刻在骨子里的情怀。
走在辽宁通航研究院的大楼里,杨凤田遇到年轻人,总是面带和蔼的笑容,十分热情地问寒问暖,询问在忙什么、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如果有人回答遇到了什么困惑,他就会耐心地提供建议。
在杨凤田的主导下,学校集中建成了“航空制造工艺数字化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航空发动机重点实验室”等一系列实验室。他还先后建立了沈阳民用航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辽宁省通用航空重点实验开云真人室、辽宁省通用航空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通用航空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新能源通用飞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在沈航的北区,有一幢特殊的大楼,楼北侧有可以进出飞机的大门,中间大厅装有吊车,楼西侧专门修建了一条用于飞机试滑的滑行道,这里就是辽宁通航研究院。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